
2022年1月25日至4月24日,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的“人气国宝展”里,唐代皇帝李隆基的唯一传世行书真迹《鶺鴒颂》难得现身,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欣赏。许多人这才惊觉:唐玄宗的书法,原来也可以写得如此出彩!
长期以来,玄宗的书法往往被低估。学界有记载称他“工八分章草,丰茂英特”;而他的《鶺鴒颂》也被评价为“结构精谨,笔法纵横”。在书法高手云集的盛唐,这样的成就并不简单,即便撇开帝王身份,他的书风也足以让后人瞩目;把作品放到今天,仍能让许多墨客为之折服。
同样是盛世的缔造者,玄宗和他的祖父太宗之间,谁更胜一筹?这是一个值得细细谈论的问题。书法不仅是笔画的技艺,更是心境、人格、学识的综合体现,当然也会受时代风尚与身份身份的影响。唐太宗和唐玄宗都处在大国强盛的时期,他们的书法自然带有帝王气度与盛唐的华贵气息。
先看太宗的代表作之一《温泉铭》:尽管字迹有些模糊,但从笔势仍可感受到飞动的力度,以及在雍容典雅中透出的森然剑势。这种清劲与刚健的气质,是他书法的重要特征。
展开剩余66%再看玄宗的《鶺鴒颂》:字体遒劲奔放,气象恢弘,体现出盛唐的广阔气象与难以撼动的帝王威严。清代书家王文治在卷后评语道:“行墨间具含龙章凤姿,非人文臣者所能仿佛。”这也是对这件作品厚重气势的高度肯定。
不过,二人的书法在风格上仍有明显差异。玄宗的风格更显遒婉,而太宗的笔势则偏清劲。受王羲之书风的影响,太宗的书法传承性更强,他更倾向于“书贵瘦硬方通神”的原则,用笔往往细瘦而有力,线条的锋锐感十足。玄宗则在继承“二王”基础上,吸收了唐代尚丰腴的审美,在点画上更显丰润、浑厚,笔势更显宽博。
要谈两人的差异,黄庭坚也有过评价:“玄宗书斑斑犹有祖父之风。”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在称赞玄宗,但在他的潜意识里,似乎也承认玄宗仍未超越他的祖父李世民。这种潜在的评判,揭示了两人书法在传承与创新上的微妙关系。
在具体章法与用笔方面的比较中,《鶺鴒颂》的布局整齐、匠心谨慎,看上去像是经过精心筹划的结果;而《温泉铭》等作品的章法则更像自然而然的流动,带着一种无意中的趣味,显得更具灵动与趣味性。在用笔方面,太宗的变化相对丰富、灵活;总体来说,他在点画细节与整体章法处理上,似乎比玄宗更得心应手。
综合来看,就书法技艺而言,许多观察者会认为唐太宗在技艺上略胜于唐玄宗。玄宗的书法固然气势雄浑、笔法纵横,但在章法的稳定性、笔画的变化多样性,以及对整体结构的把控上,太宗往往显得更为娴熟。这也解释了人们在对比两位皇帝的书法时,容易得出“太宗技高一筹”的印象。
这次展览中的《鶺鴒颂》不仅让公众重新认识到玄宗的书法成就,更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审视盛唐书风的传承与发展。无论是温泉铭还是鶺鴒颂,这些千年墨迹所呈现的,不只是字形,更是时代与帝王气度的综合体现。对于热爱书法的人来说,这无疑是一场难得的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体验。
发布于:天津市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