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宏大课题中,工会组织如何找准定位、主动作为?甘肃金昌市金川区总工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:通过深度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工会实践,将工会维权与服务职能系统性融入基层治理网络,实现了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嵌入”的深刻转变,探索出一条维权效率与服务效能“双提升”的新路径。

金川区总工会主动跳出“单打独斗”的传统模式,将服务窗口整体嵌入全区的综治中心,与13个综治服务窗口及25个专业功能室共同形成“多中心合一、一中心多用”的集成平台,专设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和8个调解室,由专业社工、律师、心理咨询师等组成一支常驻维权队伍,为职工打造了劳动争议“一站式”调处平台。同时,通过建立联合工会、网格工会等形式,让工会组织成功覆盖到小微企业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“神经末梢”,为有效参与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为实现“小事不出企业、大事不出园区、矛盾不上交”的目标,金川区总工会着力推动“事后处置”向“源头预防”转变,健全了一套灵敏的风险预警机制,推动设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104个,发展监督员145名,形成一张覆盖广泛的监督网。结合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与“12351”热线平台,对工资支付、社保缴纳等重点领域实行动态监测,构建起“上下联动、梯次过滤、就地化解”的多元解纷体系,显著提升了劳动关系风险的感知敏锐度和处置时效性。
“工会+法院+检察院+司法+人社+N”,这个不断延展的协作体系是金川区化解矛盾的利器,让职工诉求“一网通办”。目前,金川区已累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12件,办结率高达90%,有力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。
作为职工的“娘家人”,金川区总工会创新构建“1233N”社会心理服务模式,将专业心理疏导融入矛盾调处全过程,从源头纾解职工心结。同时,持续做优“四送”品牌,深入开展“暖新”行动、托育服务等特色项目,并以技能培训、文体活动、疗休养等方式全方位凝聚职工。这种常态化、精准化的服务,温暖了人心,也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。

为推动触角的延伸,金川区总工会将工作深度融入社区网格体系,创新推行“工会网格员”机制。选聘的社区网格员、企业工会干部等建设工会信息员队伍,活跃在基层一线,成为职工诉求的“第一知情人、第一报告人、第一协调人”,推动工会工作直达治理最前沿,沉入基层治理的“毛细血管”,为区域治理现代化注入了强劲的工会动能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康劲 通讯员 王黎奎 李智国)
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